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作《零边际成本社会》中提出了令世人震惊的观点,即互联网带来的近乎零边际成本的社会在未来30~50年内将终结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
那么什么是零边际成本呢?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零边际成本指的就是新增加的产品不带来任何成本的增加。
好吧!也许你还是对这个概念十分模糊,那我举个例子解释。工厂要生产一个扫地机器人,一开始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比如工程师、机器人所需材料、以及伴随产生的时间成本和试错损耗。那么增加第一台机器人的边际成本就很高。接下来,研发慢慢开始方向明确,损耗降低,人员精简,再新增加一台机器人的边际陈本就会变低。当产品趋于成熟后,再制造一台机器人所需的成本可能仅限于成品的材料和微小的必要的时间及人工成本,那么就可以称制造这台机器人就是零边际成本。
里夫金提出的零边际成本社会,就指的是整个社会将会从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变成零边际成本的社会。
我们先看下什么是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宗旨是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入经济领域,人们所需物项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中交换。几乎所有日常所需都被纳入资本主义范畴包括食物、饮用水、手工制品、社会关系、好创意、时间,甚至是决定我们是谁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它们都被定价并在市场上销售,而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商品交换的特殊地点。
在市场交换型经济中,利润是从差价中赚得的。例如,我是本书的作者,我把书卖给出版商,换得的是预付款和未来的版税收入。在读者拿到这本书之前,书的生产还要经过诸多环节,包括编审、排版、印刷、发行、经销和零售。参与流程的每一方都提高了交易价格,在原价格的基础上加入了足以使其获利的差价。但写书和卖书的边际成本降低到接近于零时会发生什么呢?事实上,这种现象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作家把自己的作品定价定得很低,甚至绕过出版商、编辑、印刷公司、批发商、经销商和零售商,在互联网上免费发表。在这种情况下,营销和发行图书的成本接近于零。仅有的成本是写书所消耗的时间、购买计算机和接入互联网的支出。电子书创作和发行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随着经济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转向近乎零边际成本甚至免费,资本主义市场将进一步萎缩至更加细化的市场领域,靠利润为生的企业只能倚仗高度专业化的商品和服务存活在经济体的边缘,且其用户群还在不断流失。
有这样一个疑问:在遥远的未来,新科技是否会让生产率足够高、价格足够低,最后导致零成本模式的出现?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当一个创业者完成技术创新,能够以低价提供商品或服务时,较之仍陷于传统生产方式的竞争者而言,创业者享有暂时性优势,而竞争者的早期投入则不可避免地贬值。竞争者迫于压力,也会研发出自己的技术创新作为回应,从而再次提高生产率并降低价格,如此循环周而复始。
凯恩斯在文章中提到,新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生产率并降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同时,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人力消耗也大幅降低。凯恩斯发明了一个新术语,他告诉读者:“在未来,你会无数次听到这个词—‘技术性失业’,意思是指由于探索节省人力劳动方法的速度超过了新岗位的生成速度而造成的失业。
再从三次工业革命来看,也不难发现支撑里夫金观点的地方。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基础设施为通信、发电、物流和运输带来的改善推波助澜,扩大了容量,并增加了经济活动潜在的商业影响力,使商业生活走出小区域,走向全国市场、全洲市场,乃至全世界市场。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能源、产品和服务的边际成本。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物联网基础设施通过其开放的架构和分散式的特点,利用近乎零边际成本的区域分散并行生产特点和全球网络,使协同共享下的企业打破资本主义市场中大公司通过垂直整合形成的垄断。
随着边际成本趋于零,全球经济将发生大的变化,新的市场经济兴起,市场上的“交换价值”正逐渐被协同共享下的“共享价值”替代。
所以里夫金预言,今后的25年内,家庭取暖、电器运转、商业能耗、车辆驱动,以及全球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运转所需的能源将几乎全部免费。
由于自己的理解有限,可能会出现“断章取义”或者“三纸无驴”的情况,请大家谅解!如果读完有所感悟,或者对其中的观点有不同的见解,还请阅读原著《零边际成本社会》。